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过程强化

  • 旋转射流强化螺旋半管夹套换热性能

    李雅侠;张呈杰;王鑫;张丽;王林;

    为提升主动式射流对螺旋半管夹套的强化传热效果,在射流入口管内安装螺旋纽带叶片,形成旋转射流,以进一步提升强化传热效果并减小射流对反应釜体的冲击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纽带的扭转比Γ、扭转方向以及旋转射流速度比ε对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切向速度的存在增大了射流卷吸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换热壁面附近流体与主流流体的混合。研究范围内,与普通射流条件相比,当Γ=0—2.5、ε=0.5—4.0时,旋转射流作用范围内(射流后周向角θ_1=0°—180°)的螺旋半管夹套换热量Φ提高了10.58%,而壁面平均静压则减小了27.89%。Γ=1.7且扭带逆向旋转时,热功系数比C_(HP)取得最大值1.11。

    2025年06期 v.53;No.43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能源化工

  •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运行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严丽红;王洋;杨雁;张伟;王红涛;张莉;曹军;

    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是一种电解高温蒸汽制氢的电化学技术。由于SOEC性能受运行温度、电流密度等操作参数复合影响,故需综合选择出较优的多参数条件运行以保证高效产氢。文中利用Matlab Simulink模块建立基于电化学理论的SOEC模型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温度、压力、电流密度和蒸汽摩尔分数对SOEC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能够降低极化损失和电池电压,电流密度升高能够提高蒸汽利用系数但也会造成极化损失增加,提高阴极蒸汽摩尔分数可改善电解池制氢效率,而压力对电解池的特性影响不明显。最后综合考虑利用系数和能效筛选出较优组合参数为温度1 273 K、压力506.625 kPa、电流密度3 500 A/m~2、蒸汽摩尔分数90%,此时SOEC总效率和电效率可分别达到92%和147%。

    2025年06期 v.53;No.436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遗传算法的锂电池液冷结构优化

    金志浩;陈超;袁冶;陈艺帆;

    为提高锂电池的工作效率,减小能耗,设计了一款双进口并联蛇形微流道液冷板。为获得流道的最佳设计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流道宽、出口宽、流道高、入口流速对液冷板冷却性能和液冷剂压降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电池模型的模拟精度,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电池内阻随电荷容量Q变化的拟合公式,使用Fluent中的udf(用户自定义函数)加载到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建立设计参数和优化目标之间的代理模型,结合NSGA-Ⅱ(非支配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获得三维Pareto前沿解集。结果表明:最优解结果与优化前的结构相比,在电池2C放电时也能将温度控制在303.79 K以内,最高温度T_(max)下降1.14 K,最大温差ΔT_(max)下降0.65 K,液冷剂压降Δp下降14%。表明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的双进口并联蛇形微流道液冷板能够有效降低流阻能耗,并且在高倍率放电下保持电池温度均匀性。

    2025年06期 v.53;No.43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材料科学

  • MgAl2O4助剂对甲烷化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影响

    刘博男;李清刚;杨丽;高辉;李建林;孙滨;张子健;纵秋云;

    通过混捏和浸渍法制备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gAl_2O_4的(镁铝尖晶石)助剂的镍基催化剂,用于高压等温甲烷化研究。对不同样品进行加压活性和稳定性评价,对研磨后40目粉体样品进行BET(比表面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考察MgAl_2O_4助剂及其添加量对甲烷化催化剂结构、活性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_2O_4助剂的添加,增加了催化剂的大孔隙率,提高了甲烷化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碳性能。对其进行为期400 h的长周期活性评价实验,催化剂催化活性几乎没有下降,表明添加MgAl_2O_4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可满足高压等温甲烷化工艺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2025年06期 v.53;No.43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二维柔性导热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段建国;李长蓉;方晨;雷琨;王亚雄;苏庆宗;黄孝笑;

    随着材料科学和热管理领域的飞速发展,柔性智能穿戴和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集成化,带来了优越的功率密度。然而传统功能材料的单一功能难以满足器件功能化和便利性的要求,无法应用于柔性领域,研发同时具有高各向异性和导热性的柔性膜材料,对能量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新型2D(二维)柔性导热膜材料(MXene、GO)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类金属的导电性、高导热率、卓越的光热转换性、优异的机械柔性等优点,具有高度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热管理、新能源、催化、热储等领域。文中系统详细介绍了新型二维柔性导热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阐述了其相关概念及物性特点,探究其应用潜力,并对该膜材料面临的挑战、前景进行展望。

    2025年06期 v.53;No.436 25-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Ni/Fe催化污泥蒸汽气化制富氢燃气

    张斌;韩融;郭紫昀;洪蓉蓉;葛强茹;

    以CHC(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催化剂载体,使用共浸渍法制备低负载Ni、Fe、Ni-Fe基整体式催化剂,研究负载金属种类、负载率、气化温度和重复利用次数对市政污泥水蒸汽气化产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HC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关系为CHC-Fe-6%>CHC-Fe-3%>CHC-Ni-Fe-3%>CHC-Ni-Fe-6%>CHC-Fe-9%>CHC-Ni-3%>CHC-Ni-6%。CHC-Fe-6%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800℃时,CHC-Fe-6%催化的合成气产率、H_2产率及H_2纯度(体积分数)最高,分别为0.390 m~3/kg、8.272 mol/kg和47.53%,相较无催化剂组分别提高了114.28%、119.30%和2.39%;在相同H_2纯度下,可显著降低气化反应温度;CHC-Fe-6%的高催化产氢能力主要是由于Fe基较高的氧亲和性和分散性;CHC-Fe-6%经2次重复利用后,H_2纯度、H_2产率和合成气产率较首次利用分别下降3.97%、38.33%和35.90%,主要由于Fe_2O_3还原失活及表面积碳,每次使用后可氧化再生。

    2025年06期 v.53;No.43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郭冀峰;薛建新;刘佳祥;赵延琴;李继香;

    天然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关乎核电的稳定供给,更是国家核威慑力量的根本保障。但是,陆地上的铀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寻找新的铀来源非常必要。海水中蕴含了约45亿t铀,如果能开发利用或将成为用之不竭的铀资源。但是,海水提铀面临盐度高、铀浓度低、提取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吸附法作为海水提铀中最有前景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关注。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其中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因其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而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海试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有望为多孔吸附材料在海水提铀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436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传质过程及设备

  • 水-四氢呋喃-正丁醇隔壁塔精馏工艺模拟

    张庆宇;潘涛;谢省宾;李月坤;刘志祥;王瑞;史宝澳;

    含有机溶剂的废水处理是当今化工行业中一大难题,特别是有机溶剂与水共沸时分离更加困难。通过分析水-四氢呋喃-正丁醇三元相图复杂的共沸特点,探讨其合适的精馏过程,进一步结合隔壁塔精馏技术与变压精馏技术,得出该三元体系的分离工艺。利用Aspen Plus中NRTL-RK物性与RadFrac模块进行精馏模拟,同时设置普通精馏作为对照组,对隔壁塔精馏能耗与设备成本进行详细讨论。结果表明:该三元共沸体系能够被隔壁塔系统分离,其中四氢呋喃质量分数达到99.95%,水与正丁醇质量分数也均达到99.99%;通过隔壁塔精馏技术节能达到普通精馏技术热能的29.5%,设备投资也有所降低。因此该精馏工艺能够有效地对该三元共沸体系进行分离。

    2025年06期 v.53;No.436 4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传热过程及设备

  • 一种多个体合作提升结构变异策略应用于换热网络综合

    郑旭铭;段欢欢;单灵海;郭佳;崔国民;

    启发式算法不受目标函数性质影响,在求解换热网络等复杂性问题时展现出良好的搜索性能。启发式算法多数采用了群搜索的形式以提高求解的准确性,由于流股性质的不同,导致一些流股的换热匹配较为单一以及特定流股之间的匹配关系牢固,个体间的相同单元会随着优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多,个体发生团聚导致种群多样性的丧失,优化效率下降。因此,提出一种多个体合作提升结构变异策略,借助个体间的结构对比,寻找使个体发生团聚的共有结构,从而针对性地调整网络结构,提升结构变异能力,基于个体间距离的大小,设计2种结构调整方式,将距离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最后将该策略应用在2个换热网络的典型算例上,最终优化结果优于多数文献,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2025年06期 v.53;No.436 52-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化工流体力学

  • SBS改性沥青的黏流特性及压实温度确定

    丁湛;田晨曦;张慧馨;安琳玉;刘丰凯;栗培龙;

    SB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广泛应用于铺筑高等级路面,但其黏流特性依赖于温度、剪切速率等外界条件,并与摊铺、压实等施工效果密切相关。为了分析SBS改性沥青的黏流特性,分别采用3种基质沥青制备SBS改性沥青,测试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黏度。通过计算各沥青的黏流活化能E_a,讨论沥青的黏温特性。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利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实验,验证黏流特性与压实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_a可以反映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SBS改性后沥青的黏度大幅增加,但各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存在差异。SBS改性沥青均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特性,改性过程基本以分子间交联为主,未发生化学反应。仅采用黏温曲线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具有局限性,建议根据黏流特性确定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压实温度。

    2025年06期 v.53;No.436 5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湍流平板流变装置的聚合物减阻实验研究

    陈阳;何明兰;林晓溶;张湄于;郭向阳;

    为了评价聚合物稀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湍流减阻性能,采用自主设计的湍流平板流变装置和动态光散射系统,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5种不同聚合物悬浮颗粒尺寸形态以及不同雷诺数、聚合物浓度和种类的减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增加,聚合物的减阻率呈非线性上升趋势,表明聚合物溶液在高流速下具有良好的减阻性能;减阻率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达到一定浓度后趋于稳定,存在一个最优浓度点;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减阻剂在相同浓度下表现出不同的减阻效果,其中СНИТРЕН4110和M-FLOWTREAT减阻效果最佳;FLOMX在煤油中减阻效率最高,煤油为聚合物的优良溶剂,它能使聚合物具备较窄的粒径分布,形成稳定的减阻层。研究结果为高分子聚合物的减阻性能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实际工业应用中的减阻剂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6期 v.53;No.436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大密度差两相旋流静态混合器结构优化模拟

    上官光进;刘钟鸣;孙盛;朱顺;

    为解决互不相溶液体两相密度差较大且难以混合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轻组分与重组分混合的液-液旋流混合器,并基于CFD数值模拟,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以混合均匀度γ_a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混合器进料高度差Δh、筒体直径?_m、进料口管径?_1和?_2对旋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_a随着Δh的增大而减小,随着?_m的增大而增大,当Δh由0增大至200 mm时,γ_a降低14.58%,当?_m由150 mm增大至400 mm时,γ_a上升4.43%;增大?_1或?_2均可提高混合均匀度,当?_1由8 mm增大至50 mm时,γ_a上升2.11%,当?_2由6 mm增大至15 mm时,γ_a上升0.47%;γ_a对Δh和?_m更为敏感,减小Δh或增大?_m可显著提高旋流混合器的混合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旋流混合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436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反应工程

  • 化工中间体环己烯酮的合成进展

    李占超;孔冲亚;吴丰恒;蔡晓锋;万茂英;张凯明;

    环己烯酮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被广泛使用在工业生产的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环己烯酮合成中存在反应条件较苛刻、选择性差、收率低、产物难分离等问题,导致它的合成成本较高。因此,开发绿色、高效、低成本的环己烯酮合成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近年来有关环己烯酮合成的研究进展,以合成原料(苯酚、环己酮、环己烯)为分类,系统介绍了最近合成的新型均相、非均相催化剂及催化反应效果;同时,以不同的氧化剂[O_2、H_2O_2、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分类,系统介绍了由环己烯选择性氧化制备环己烯酮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在非均相催化方面,也包括了均相催化、光电催化、过渡金属氧酸盐催化、金属有机框架催化;最后对今后环己烯酮合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5年06期 v.53;No.436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煤化工

  • 低阶末煤热解-气化耦合工艺流程模拟与优化

    畅凯;张彤月;亚力昆江·吐尔逊;刘洋;代正华;刘海峰;

    低阶末煤热解-气化耦合工艺是基于煤分级分质转化利用的理念开发的一种新型煤热解-气化耦合工艺系统。通过在半焦气化单元设置一个气体出口,半焦产生的高温气体一部分作为产物排出,一部分作为热载体为热解单元供热,通过改变半焦气化单元出口气体的比例,可以调节煤热解单元的温度减少焦油的裂解,从而提高焦油产率。使用Aspen Plus建立了低阶末煤热解-气化耦合的工艺流程,研究了物料及能量利用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氧气与末煤进料质量比为0.4,水蒸气与末煤进料质量比为0.25时,半焦气化单元的碳接近完全转化。当半焦气化单元出口气体为半焦气化单元总产气量的40%时,可以满足煤热解的能量需求,热解单元温度为520℃,焦油收率为格金收率的90%,此时系统的能效为87.8%,碳原子收率为93.8%。

    2025年06期 v.53;No.436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过程模拟

  • 基于PSO-BP算法的混输管道持液率预测模型

    陈新辉;黄思;官天日;傅浩;潘自强;

    为准确预测混输管道中两相流持液率,基于前人气液两相流室内实验所获取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压力、温度、倾角、管径、液相折算速度、气相折算速度和液相黏度对混输管道持液率的影响程度,为输入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基于PSO-BP神经网络构建混输管道持液率预测模型,对比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在内的3种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传统BP和其他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经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均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效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最差,而PSO-BP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045 2,均方根误差为0.061 4,拟合优度R~2为0.927 9,误差最小、拟合程度最高,并且在高持液率工况下保持了更好的预测精度,表明PSO-BP模型适于混输管道持液率的预测。

    2025年06期 v.53;No.43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合信息

  • 以化工专业为例分析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策略——评《新编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第三版)》

    沈忱;

    <正>近年来,随着化工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化工企业也愈发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将不同类型的化工产品出口到国外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了。在这个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化工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交流工具,对于促进化工企业开展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化工专业作为我国化学化工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化工行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加大对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立足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化工英语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深入推动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全面开展,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英语教学机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2025年06期 v.53;No.43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工企业思政管理有效方法——评《化工企业管理》

    马锐超;

    <正>化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肩负经济发展重任的同时,还需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经济局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思政管理成为了提升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化工企业在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企业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思政管理,统一员工思想,凝聚企业力量,对于推动企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化工企业更需要通过思政管理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和创新。

    2025年06期 v.53;No.43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会计基础知识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评《现代化工企业管理》

    朱思齐;

    <正>为促使化工企业管理体系更加现代化,管理者需要从会计部门着手,以会计基础知识为载体,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有效调整员工绩效考核方式和薪酬体系,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他们的工作状态由被动化为主动,让化工企业管理措施得以更好的实施。《现代化工企业管理》一书主要讲述了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相应工作,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相关内容,论述了生产任务责任制的管理方式,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多项内容,提及了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5年06期 v.53;No.43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在新型医用敷料中的运用——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张正国;

    <正>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泛指在自然生态场域内、非人工干预前提下、生物体(动、植、微生物)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常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量、线型长链的属性,代表物质有壳聚糖、纤维素、琼脂、多肽等。医用敷料泛指医学临床领域敷贴、覆盖、包扎在创面上的医疗材料,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隔离污染物、吸收组织渗液、促进细胞再生、调节创面微环境等,代表产品有棉纤维纱布、水凝胶、藻酸盐等。

    2025年06期 v.53;No.436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化学中的思政元素——评《有机化学》

    马源珠;

    <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具备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需求愈发迫切。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科研、工业、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相对忽视。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化学化工类课程谈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石岩;

    <正>在高等教育领域,理工科课程长期以来被视为“价值中立”的知识载体,似乎与意识形态教育天然存在鸿沟。然而,《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一书(方正军、易兵主编,2021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以生动的案例和深邃的视角证明:科学教育与思政建设非但不矛盾,反而能在交融中迸发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梳理化学化工领域的人物故事、科学史话、技术突破与安全实践,该书构建了一个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立体框架。本文将从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探索的文明基因以及科技创新的伦理坐标三个维度,探讨该书对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评《化工企业管理》

    李力;

    <正>新时期,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化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从外部的产品竞争转化为内部的经营管理竞争,只有拥有更强的管理水平、可以将内部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以更好提升整体经营效益的化工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管理体系的优化完善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化工企业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参阅由程家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企业管理》一书,围绕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索出良好的管理模式,推动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构建。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评《工程教育认证与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张雨清;顾珈维;

    <正>在全球化工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系统性与高危险性特征,决定了从业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还需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复杂工况下的应急决策能力以及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学习能力。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材料开发、碳捕集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崛起,进一步凸显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紧迫性。陈雪琴编著的《工程教育认证与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2020年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聚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以福建省四所高校为研究样本,系统剖析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化工专业实践的互动逻辑。通读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分析——评《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控制》

    赵天虹;

    <正>化学药品作为人类预防或治疗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的重要物品,含有特定化学成分,其化学结构可对人体内的某些物质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其生理过程,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化学药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历经多道工艺,且涉及多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极有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其他杂质。对很多药物的部分杂质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可能存在潜在遗传毒性,据有引发人体肿瘤、癌症的健康风险。下文参考由张庆生编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控制》一书,阐述化学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及控制策略,为人类健康及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学专业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评《化学专业英语》

    蒋先杰;余林;黄克彬;

    <正>在全球化与学科交叉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对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愈发迫切。《化学专业英语》(赵修毅,林志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一书以系统性框架与实用性内容为特色,为化学专业学生及科研工作者构建了一座跨越语言壁垒的桥梁。全书七章内容覆盖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与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学术写作规范,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广度与深度,又兼顾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实用性,内容覆盖化学学科核心分支与跨领域应用,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逻辑梳理,又强调语言实践的操作指导。通读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觉传达理论在化工产品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评《化工设计》

    张岷晖;

    <正>随着中国化工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化工产品涉及的领域逐步延伸到家居产品、食品添加、机械制造等多个方面,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生活及其他生产制造领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化工企业要切实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化工产品,必须加强产品平面设计优化创新,创造性运用视觉传达理论,打造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形象,更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产品审美需求。本文将深入探讨视觉传达理论在化工产品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更好推动化工产品设计水平的提升。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政教育助力化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评《化学化工课程思政素材选编》

    余林;黄克彬;蒋先杰;

    <正>在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化工领域的创新突破往往被视为纯粹的技术问题,但翻开叶俊伟主编的《化学化工课程思政素材选编》,读者会惊觉:那些推动中国化工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是一代代科学家以家国情怀为底色、以科学精神为筋骨、以工匠精神为笔触绘就的精神图谱。这部著作通过百余位化工先驱的鲜活案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编织成一张立体的育人网络,揭示了科技创新背后深沉的价值追求。当我们在课堂上讲述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艰辛时,在实验室里复现侯德榜制碱法的精妙时,在工程实践中追溯“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工作轨迹时,实际上正在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场对话关乎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素养又具家国担当的化工人才。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化工企业管理高质量发展——评《化工企业管理》

    张丽彬;

    <正>加强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化工企业管理各方面,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化工企业高质量长远发展的有效举措。新时期,化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增多,生产经营业务更加繁杂,必须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发挥党管方向、管大局的作用,更好提升化工企业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党建引领化工企业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为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双融合的中职化学化工课程体系构建——评《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张浩;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化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化学化工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注重思政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构建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双融合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提出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职化学化工课程体系,采用优化课程设置、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等方法,提高中职化学化工课程体系的实用性,有效融合职业技能与思政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化学化工人才的需求。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育人实践创新的运动生物化学的探索——评《体育中的化学》

    林圣彤;陈怀飞;

    <正>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国民的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随着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被广泛运用于竞技体育及健康教育。由(法)公斯丹丁·阿古利达斯等著,黄平,王小飞译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体育中的化学》系“欧洲科技译丛·化学科普系列”之一。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观视域下化学教育场域的解构与重构——评《化学教育心理学》

    窦云鹏;龚露;

    <正>在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领域中,传统学科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相对局限并过多的停留于宏观理论,对具体学科的微观心理机制探索则显得相对薄弱。王祖浩著、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化学教育心理学》一书则填补了这一薄弱环节。作为国内首部系统探讨化学学科教育心理学的专著,此书尝试在认知心理学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上,从微观视角角度剖析了教育学习者对于化学学习的心理机制、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教学实践部分的应用。本文以内容框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局限性四个方面来对此著作进行评述。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庆文化遗产赋能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发掘与应用——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

    何雨灿;

    <正>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趋势,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从而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地方文化资源可成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催化剂,促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以重庆地区为例,将重庆文化遗产融入到化学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发掘与应用,不仅能实现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也能促进化学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重庆文化遗产拥有红岩精神、大足石刻、传统医药技艺等独特文,蕴含的科技智慧、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可为化学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的本土化素材。《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一书为重庆文化遗产赋能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方向指引,依托书中课程思政案例可创新重庆文化遗产融入化学专业课程思政形式,从而充分激发文化遗产育人价值。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装饰艺术元素对化工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赋能——评《合成的世界:自然、艺术与化学工业》

    孟华;

    <正>化学工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化学手段与方法占据主要地位的工业。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支柱型产业,整个行业覆盖了冶金、能源、医药、轻工等众多分支,与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众多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两万家,全年利润总额超4千亿元,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超6万亿元。化工行业如此大的生产规模,制造了海量的化工产品,化工产品包装设计市场之大,可见一斑。突破实用主义的限制,创新设计思路,积极拓展装饰艺术元素在化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范围,增强化工产品包装的艺术性、品牌价值等,是摆在化工企业及化工产品包装设计人员面前应当解决的问题之一。

    2025年06期 v.53;No.436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