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 精馏塔塔板两相流理论及实验研究

    刘春江,袁希钢,王树楹,高扬,余国琮

    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流动状况尤其是液相的流速分布对塔板效率有重要影响。针对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流动 ,研究者提出了许多理论及实验方法 ,以期准确模拟和测量塔板上液相的流动分布。文中介绍并评价了塔板两相流动计算的各种理论模型以及两相流动测量的各种实验方法

    2002年02期 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综合信息

    2002年02期 11-23+31-3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填料特性对鼓泡填料萃取塔性能影响

    熊杰明,宋永吉,张丽萍

    填料的结构与表面性能对鼓泡填料萃取塔性能有直接影响。利用空气 煤油 (苯甲酸 ) 水体系 ,测定了未装填料和分别装填板波填料、丝网填料、压延孔环填料的鼓泡萃取塔水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实验表明 ,对未装填料和装有填料的萃取塔 ,气相搅拌都可以显著提高液液两相的接触与传质性能 ;液泛速度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下降 ;流道设计合理的规整填料传质性能明显高于散装填料 ;表面光滑的填料分散相滞存率低 ,因而液泛速度较高 ;填料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轴向返混 ,明显提高萃取塔传质性能。

    2002年02期 12-14+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氟硅酸钾(钠)结晶生长的动力学研究

    杨林军,张允湘

    采用静态法实验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温度、搅拌强度及挂片材质对氟硅酸钾 (钠 )在湿法磷酸溶液中结晶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初始浓度增加能明显提高结晶速度、缩短诱导期 ,搅拌的影响不明显 ,氟硅酸钾 (钠 )晶体生长过程由晶体的表面反应控制 ,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其结晶生长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低表面能的聚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塑料可以显著降低结垢形成速率

    2002年02期 15-18+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扰动波理论的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燃研究

    罗正鸿,詹晓力,丁信伟,王淑兰,阳永荣

    针对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燃 (简称为UVCES)过程所产生的爆燃波为亚音速传播特点 ,对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燃场进行数学求解。其中求解建立在小扰动波理论基础上 ,即从理想可压缩流体介质的基本运动规律出发 ,导出弱扰动情况下的波动方程并对球形坐标系下的波动方程进行积分求解 ,得到了具有普适意义的UVCES定性解。最后用中、小气量可燃气云 (乙炔 空气混合形成的非理想爆源 )进行爆燃实验 ,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吻合得很好。

    2002年02期 1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气流床气化炉停留时间分布的随机模型

    于广锁,王辅臣,代正华,于遵宏

    基于气流床气化炉流动特征 (区域模型 ) ,进行状态离散 ,建立停留时间分布随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显示气化炉内是随机过程 ,证实炉内存在回流和短路 ,流型趋向于全混流

    2002年02期 24-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摩擦阻力压降特性研究

    周云龙,蔡辉,关月波,宋景东,张玲

    对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摩擦压降特性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建立了泡状流和环状流摩擦压力降的理论模型 ,揭示了摩擦压力降随折算气速、折算液速、油水混合物含水率及管径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2002年02期 28-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氯气与丙酮并流氯化反应的传质过程

    姚日生,尤亚华,翟林峰,邓胜松

    利用短的湿壁管并结合双膜模型研究了氯气与丙酮并流氯化反应的传质过程和速率 ,考察了丙酮液流量VL、氯气流量QG 以及湿壁管长度L对该气液反应传质速率NA 的影响。研究发现NA 与VL 几乎无关 ,但随管长度 (或传质相界面面积A)的增加而上升 ,结果表明该传质过程可视为受气膜控制。统计回归分析得到气液传质通量NG=0 .0 0 11Q0 .98G V0 .0 199L A-0 .99D-0 .90 8tL 或NG=0 .0 0 11Q0 .98G V0 .0 199L /[(πD2tLL) 0 .90 8A0 .0 82 ],传质通量的大小不但与气液的流量和传质面积有关 ,而且还与气体在反应器中扩散空间的大小密切相关

    2002年02期 3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异戊二烯加成反应器的设计

    蒋正兴,郭世卓,祁正娟,蔡仁昌

    根据从异戊二烯合成 10t/a甲基庚烯酮的中试数据 ,通过对异戊二烯加成反应热化学的分析 ,对从异戊二烯合成 12 0 0t/a甲基庚烯酮过程中的异戊二烯加成反应器、反应尾气冷凝器进行了初步设计 ,其结果可作为进一步基础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参考

    2002年02期 36-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纳米肤色氧化锌的制备新工艺研究

    李晓娥,屈县军,韩胜,祖庸

    报道了以碳酸铵为沉淀剂 ,在洗涤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 ,制得纳米肤色ZnO的新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化学分析、XRD、TEM等检测。结果表明 ,用该法合成的ZnO具有六方晶系结构 ,呈肤色 ,类球形 ,分散性好 ,粒径介于 10— 2 0mm之间。该产品可用于化妆品、医药、颜料、塑料等领域。

    2002年02期 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表面活性剂包衣酶用于催化有机溶剂中的反应

    宋宝东,吴金川,邢爱华,张敏卿,王世昌

    用表面活性剂直接对酶进行包衣后用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反应是近 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与通常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反应方法相比 ,表面活性剂包衣酶具有制备容易、催化活性高、有机溶剂选择范围广等显著优点。该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包衣酶的概念、制备方法、催化活性等 ,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002年02期 45-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渗透蒸发过程脱除水溶液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姜忠义,徐海全,刘家祺

    采用自制的PDMS膜研究了从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稀水溶液中脱除VOCs的渗透蒸发过程。以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为评价指标 ,考察了料液浓度、温度和流动状况以及膜下游压力对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 ;并研究了针对脱除水溶液中VOCs的渗透蒸发过程的传质模型。

    2002年02期 49-5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北方裂解炉的动态仿真

    王晓红,周传光,赵文

    建立了北方裂解炉的动态模型。将裂解炉分为原料油预热段、过热段、锅炉水预热段、辐射段等几个部分 ,结合各部分的结构与传热特点 ,分别建立机理仿真模型。另外 ,在建模过程中 ,结合现场数据 ,引入了部分经验参数 ,使模型得到合理简化。应用结果表明本模型适用范围广、逼真度高 ,满足动态仿真适时性和精度要求

    2002年02期 53-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美国工程索引(Ei)2000年收录本刊的论文量

    范文田

    2002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醚-醇-水体系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王华军,杨伯伦

    用改进的Rose平衡釜测定了等压 (0 .10 13MPa)下五个二元体系 (乙醇 水、叔丁醇 水、乙醇 叔丁醇、乙基叔丁基醚 乙醇、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和一个四元体系 (水 乙醇 叔丁醇 乙基叔丁基醚 )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用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了上述五个二元体系及一个四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 ,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2002年02期 57-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NH3-CO2-H2O体系热力学汽液平衡计算应用

    张香平,袁一,詹世亮,姚平经

    基于Edwards模型对NH3 CO2 H2 O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平衡模拟计算 ,开发了在较稀浓度范围内收敛性较好的计算程序 ,所得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的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对尿素流程冷凝工段的闪蒸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 ,结果同实验数据及设计数据吻合较好。

    2002年02期 64-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异戊醇-乙二醇体系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

    江丽葵,宋航,付超

    利用双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 10 1.3kPa下异戊醇 乙二醇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x y t,并运用该实验结果 ,进一步获得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实验数据经Herrington方法检验 ,表明符合热力学一致性。用Wil son模型对该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偏差为 0 .0 0 6 3,取得满意的效果。

    2002年02期 68-69+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流体混合技术新进展

    冯连芳,王嘉骏,王凯,顾雪萍

    介绍了电子过程断层成像系统这一先进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流体混合技术中的应用 ;并从多层桨体系的简单混合模型到复杂的区域网格模型 ,综述了计算流体混合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最后介绍了新型高效搅拌桨的开发和混合设备设计的智能化研究。

    2002年02期 70-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 ]
  • 反应精馏制四氢呋喃

    刘庆林,张锋,高浩其

    利用自制的含硅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 1,4 丁二醇脱水合成四氢呋喃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较好 ,且比常规离子交换树脂使用温度范围宽 ,可在较高的温度使用 ,但机械稳定性有待改善。进一步对 1,4 丁二醇脱水反应精馏进行初步实验研究 ,发现反应精馏能较好地分离反应产物THF和水 ,塔顶产品THF的纯度可以达到 98%以上。认为用反应精馏方法由 1,4 丁二醇脱水制备四氢呋喃是可进一步开发的技术。

    2002年02期 75-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