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红梅,张卫江,白鹏,郭天仁,杨志才
研究了分批精馏最小过渡馏分量 ,在此基础上针对分批精馏过渡馏分段的特点采用了全回流 全馏出交替进行的脉冲控制法。该法以动态模拟确定了全回流时间 ,统计法确定了全馏出时间。采用正己烷 环己烷物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恒回流比操作法相比 ,脉冲操作法可明显减少过渡馏分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提高分离效率
2002年06期 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金魁,陆波,邵松,李晓红
介绍了RCH型喷射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与F1型浮阀塔板的性能对比 ,以及工业应用情况。实践证明在相同条件下 ,RCH喷射浮阀塔板与F1型浮阀塔板相比 ,每层塔板压降降低 2 5 0— 3 0 0Pa ,生产能力提高 2 0 %— 2 5 % ,操作弹性增加 15 % ,塔板效率提高 5 %— 10 % ,故它是一种综合技术性能优异的新塔板
2002年06期 1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朱冬生,孙永明,侯轶
针对现有吸附式热泵应用研究中单组分循环工质对操作压力过高或过低的现状 ,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吸附工质对———分子筛、水和氨 ,构成耦合吸附吸收 (ADAB)系统。实验研究发现 :ADAB系统可在接近大气压环境下实现吸附解吸循环 ,为吸附式热泵系统工业化可行性提供条件。通过实验分析讨论了影响ADAB系统性能的结构参数及操作参数 ,为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002年06期 16-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金鑫,郭占成,唐惠庆,宋波
在折流移动床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 ,以小米为干燥对象 ,对此新型反应器在干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折流移动床完全可以用于较大颗粒的干燥 ,并且具有产物均匀且易于调控的优点 ,同时多层床的实现 ,提高了干燥过程中热能的利用率 ,装置低压损的特性减少了动力消耗。同时建立了干燥模型 ,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符
2002年06期 20-24+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姜秀民,秦裕琨,刘德昌,郑楚光
在 65t/h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燃烧室密相区物料特性与燃烧特性的工业试验。得到了极具片状结构特点的油页岩颗粒特性 ,经燃烧破碎磨损后的密相区床料和循环物料的颗粒特性与燃烧特性及相应的锅炉运行参数。试验结果对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放大设计与运行调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进一步建立油页岩循环流化床燃烧室密相区的流动、燃烧、传热、磨损、扬析与夹带模型奠定了基础。
2002年06期 25-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金仁喜,刘登瀛,华顺芳,张正芳
利用短脉冲激光加热浸没在水 丙酮非共沸工质中的铂薄膜电阻的方法 ,对不同体积配比的工质在超急速温升条件下的沸腾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往丙酮里加少量水后 ,可以使沸腾汽泡直径变小 ;纯水温度达到42 0K时仍未见到沸腾现象 ,往水里添加少量丙酮液体后混合液体工质里出现细小汽泡 ;往水 (丙酮 )中添加体积配比小于 0 .1的丙酮 (水 )时 ,最高热流密度都增大 ;要使铂薄膜最高温度尽量低 ,混合液体工质体积配比有个最佳值
2002年06期 30-32+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建国,马学虎,陈嘉宾
实验研究了管端斜口对竖直管内不互溶蒸汽冷凝液泛气速的影响 ,并给出了经验关系式。指出在管端加斜口是解决实际工业中竖直管内液泛问题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并且将实验结果与Wallis关系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为Wallis关系式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2年06期 33-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杨爱新
以荆门石化总厂 7万t/a聚丙烯装置为基础 ,介绍了环管反应器特点 ,分析了物料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流动特性 ,建立了符合其性能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 ,得到了固含率、单体浓度、反应器温度、冷却水温度、聚合反应速率、链转移反应速率和催化剂失活速率等参数与环管反应器管长度的关系 ,为聚丙烯环管反应器的优化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2年06期 37-4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吴金川,HayashiY.,TalukderM.M.R.
评述了近年来反胶团酶催化研究的新进展。在AOT/异辛烷反胶团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Tween 85、小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等可有效降低酶与表面活性剂间的静电和疏水作用 ,显著提高酶的活性。对AOT进行化学修饰及合成结构与磷脂类似的新表面活性剂以用其构建新的反胶团体系 ,酶的活性较常用的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有显著提高。在反胶团酶反应动力学研究中考虑水含量或底物在反胶团表面吸附的影响等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包括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以进一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及有利于产物分离
2002年06期 4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奚红霞,李忠,张海兵
综述二口恶英的来源、成因和危害 ,讨论前人在治理二口恶英方面所采用的热技术和非热技术及其存在的局限性。二口恶英治理的热技术包括高温过燃烧技术、红外脱毒技术、等离子体高温分解技术、熔盐脱毒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等 ;非热技术包括化学脱氯技术、紫外光解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吸附技术、生物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γ射线分解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等。文中还简要分析当前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002年06期 44-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杜爱萍,陈新志,侯虞钧
发展了适用于极性物质水的MH方程。由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单相区和汽液共存区的PVT及相平衡数据 ,得到方程常数 ,并用统计方法检验了方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 ,饱和蒸汽压和摩尔体积误差一般小于0 .6。单相区体积和压力平均误差分别为 0 .3 %和 2 .5 %。与Bender方程相比 ,新方程准确度更高
2002年06期 50-5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燕
,冯亚青
,李熙凤
,张卫红
介绍了氧化纤维素 (DAC)的制备过程 ,用正交法探讨了以NaIO4 作氧化纤维素时反应温度、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反应时间以及交互作用对DAC醛基含量的影响 ,找到了影响醛基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与NaIO4 的交互作用、反应温度与溶液 pH值的交互作用。初步确定了制备氧化纤维素的反应工艺 ,使醛基含量较高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3 5℃ ,反应时间 3h ,NaIO4 质量分数 6.78% ,pH值为 2时 ,醛基含量达 68.2 0 %。
2002年06期 5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李稳宏,樊君,张粉艳,孙道华,王维周
介绍以陕西、河北、湖北等几种国内高纯铁矿及伴生铁矿粉为原料 ,通过催化氧化法生产电子工业用的高品位α Fe2 O3工艺过程研究 ,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讨论各种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得出反应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 :铁矿粉粒度 3 0 0— 3 2 5目 ,反应温度 82 0— 940℃ ,反应时间 4— 5h ,催化剂用量 0 .5 %— 1.0 %。产品的纯度大于 98.0 % ,收率大于 98.5 %。产品磁学性能可达到软磁铁氧体电子器件的要求
2002年06期 59-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唐韶坤,李淑芬,田松江
研究开发了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粗苯甲酸甲酯合成苯甲酸丁酯的工艺过程。分酯过量与醇过量两种情况分别考察了反应配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回流比对转化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 ,在钛酸酯存在下 ,当醇酯摩尔比为 1.5∶1、催化剂用量为 1%、回流比为 2∶2时 ,反应转化率达 82 .79%。
2002年06期 62-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刘克友
金陵分公司Ⅱ重油催化吸收稳定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不足 ,虽然车间对原有浮阀塔盘进行了扩大开孔处理 ,但产品质量很难满足生产要求 ,该系统已成为装置的瓶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最后决定在不改变原塔径的情况下 ,采用多溢流复合斜孔塔板技术对塔内构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吸收剂来提高吸收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处理能力。改造后的标定结果显示 ,所有产品的质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的处理能力满足了生产需要 ,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2年06期 67-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2002年06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6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