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奕成;郑碏;陈健;
为了降低大型企业的CO2排放,醇胺溶液吸收法是目前最适合的CO2吸收捕集技术,其主要问题是捕集分离的能耗较大。工业上常用的吸收分离低分压CO2的溶剂,是乙醇胺水溶液。为了降低分离能耗,利用不同溶剂的优点,提出采用混合溶剂降低能耗。通过过程模拟的方法,使用乙醇胺和甲基二乙醇胺混合溶剂水溶液,采用化工模拟软件AMSIM进行了CO2吸收的过程模拟,确定了混合醇胺溶液的最佳浓度,探讨降低醇胺溶液吸收法CO2捕集工艺成本的方法,混合溶剂比相同浓度的乙醇胺水溶液的捕集能耗降低了约13%。
2014年07期 v.42;No.30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5 ] - 曾坚贤;陈华俊;刘国清;喻谢;钱朝辉;
以表面接枝和表面印迹技术为基础,采用正硅酸乙酯改性的Al2O3为载体,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了一种新型Cu2+印迹壳聚糖/Al2O3复合材料(IIP/Al2O3),以傅里叶变换红外表征了IIP/Al2O3,发现Cu2+印迹壳聚糖被有效接枝到Al2O3表面。考察填充柱入口Cu2+质量浓度、柱高、流速和pH值对IIP/Al2O3柱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动态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当填充柱入口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柱高为37.25 mm、流速为1.0 mL/min和pH值为5时,IIP/Al2O3柱穿透吸附量和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03和15.68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215 min,穿透时间为31 min,吸附行为符合Thomas模型,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5.76 mg/g,Thomas常数为0.342 9×10-3L/(mg·min)。研究IIP/Al2O3柱的选择性分离特性和稳定性,发现IIP/Al2O3柱对Cu2+吸附率远高于竞争离子Ni2+和Zn2+,经5次吸附-洗脱后,穿透吸附量及平衡吸附量仅分别下降5.2%和3.0%。
2014年07期 v.42;No.305 22-2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5 ] - 徐淑惠;都丽红;徐静安;王士勇;
含氟聚合物乳液属于低浓度、高分散的非均相体系,为提高其分离效果,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研究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分离工艺。探索了搅拌器类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剪切作用对颗粒聚团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在同样的搅拌速度下,选用涡轮式搅拌器可以明显提高收率和富集比;比较了不同的通气方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发现通入压缩空气可以显著提高收率和富集比。在上述条件下,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通气量、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物料质量分数和氯化钙用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定乳液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通气量0.42 L/min,温度90℃,搅拌速度1 600 r/min,搅拌时间1.0 min,物料质量分数0.08,氯化钙用量0.000 2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收率可达99%以上。
2014年07期 v.42;No.305 28-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5 ]
- 蒋春跃;吴建峰;孙志娟;潘勤敏;
生物柴油副品油酸的高值化利用是降低生物柴油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利用生物柴油副品油酸中的壬二酸,用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SCCO2)的固相缩聚方法可制得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尼龙69等高分子材料。SCCO2不仅可以作为增强SSP过程的介质使用,还可以有效地将缩聚物(如水等小分子缩聚物)脱除,促进反应的进行,因此测定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对研究SCCO2增强的SSP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水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温度为313.15,333.15,353.15,373.15 K,压力为8.0—18.0 MPa,溶解度(摩尔分数)为0.254%—1.414%;探究了温度、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升高;利用PR状态方程和Chrastil修正模型对溶解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溶解度的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3%和5.89%。
2014年07期 v.42;No.30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6 ] - 李柏春;杨瑞岭;杨振生;林栋君;
为了解决水合肼生产中中间产物丁酮连氮与丁酮、水合肼等的分离问题,利用双循环汽液平衡釜,在常压(100 kPa)下测定了丁酮-丁酮连氮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Herrington规则对测量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实验结果符合热力学一致性。利用化工模拟软件应用热力学方程WILSON,NRTL和UNIQUAC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和预测。得到了相关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的吻合性最好,汽相组成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绝对偏差不超过0.03,平均值不超过0.004。为工业分离工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4年07期 v.42;No.30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