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超;王安杰;李翔;王伟;
以氯化镍(硝酸镍)和次磷酸铵(磷酸氢二铵)(Ni:P摩尔比为1)为原料,氢等离子体还原法(PR)制备高活性加氢脱硫Ni_2P催化剂,新制备的催化剂在移入固定床反应器之前用质量分数10%H_2S/Ar钝化,以保护其结构不被破坏。以质量分数为0.8%的二苯并噻吩(DBT)/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磷原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的催化剂晶相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低价态P源制备的Ni_2P催化剂(N_2P-1-PR)的加氢脱硫(HDS)活性高于高价态P源制备的Ni_2P催化剂(N_2P-2-PR)。XRD表征结果表明,N_2P-1-PR粒度较小,导致其高活性增加。在Ni_2P催化剂上,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路径(DDS)。
2017年03期 v.45;No.337 6-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戴伟伟;许月阳;付森林;林陵;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经硝酸活化再采用NaCl或NaBr溶液化学浸渍改性制备燃煤烟气脱汞吸附剂。通过N_2吸附-脱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并且采用模拟烟气在管道喷射装置内考察汞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椰壳活性炭相比,经硝酸活化后的椰壳活性炭汞吸附能力得到提高;而采用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脱汞效果最好。在管道喷射实验装置内,经过1 mol/L NaBr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在模拟烟气温度120℃,碳汞质量比8 000,停留时间2 s条件下,脱汞率达到92.7%。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优良脱汞吸附剂。
2017年03期 v.45;No.337 10-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高林;李辉;单历元;黄佳;于有海;闵永刚;
随着氮氧化物(NO_x)对人类活动及环境影响的日趋严重,如何控制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及减少其排放量成为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其中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的原理、优缺点及最新进展,最后对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潜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7年03期 v.45;No.33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 张婷婷;桑世华;傅超;王伟;
应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Li_2B_4O_7-K_2B_4O_7-H_2O 273 K时的稳定相平衡,测定了该体系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和密度。通过实验数据和固相组成分别绘制了三元体系Li_2B_4O_7-K_2B_4O_7-H_2O 273 K时的相图以及相应的密度-组成图。该体系的稳定相图包含一个共饱点,对应的平衡固相为Li_2B_4O_7·3H_2O和K_2B_4O_7·4H_2O,共饱点液相组成(质量分数)为Li_2B_4O_72.27%,K_2B_4O_79.80%,两条单变量曲线,两个固相结晶区,分别对应Li_2B_4O_7·3H_2O和K_2B_4O_7·4H_2O。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属于简单共饱型,没有形成复盐和固溶体;Li_2B_4O_7·3H_2O和K_2B_4O_7·4H_2O之间存在相互盐溶作用;在共饱点处,饱和溶液的密度达到最大。同时,对该三元体系在273,288,298,348 K不同温度时的稳定相图作了对比分析和讨论,发现该体系两种盐在不同温度下有相同的结晶形式。
2017年03期 v.45;No.337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冯微;顾正桂;曹晓艳;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常压下叔丁醇、异丙醇和水体系中的二元和三元的汽液平衡数据,并对其进行微分检验法热力学一致性校验;分别以WILSON,NRTL,UNIQUAC方程为相平衡模型,采用最小方差法对二元体系数据进行关联,确定模型参数;采用3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对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比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值与计算值,确定适宜的相平衡模型。文中为萃取精馏分离叔丁醇、异丙醇和水的混合液提供基础数据。
2017年03期 v.45;No.33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邓玉媛;乔凯;霍稳周;李花伊;
对苯酚与甲醛反应合成双酚F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等键反应设计、G-C基团贡献法和分子模拟等多种方法计算了双酚F合成体系中各物质液态的生成焓和标准熵,计算涉及反应的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在298—363 K之间,苯酚与甲醛合成双酚F的主、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Gibbs自由能变均为绝对值较大的负值,反应可自发进行,需要开发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和适宜的反应条件以控制副反应;各步反应平衡常数很高,反应进行得较完全。此外,通过动力学分析讨论了苯酚/甲醛摩尔比对双酚F选择性的影响,随着苯酚/甲醛摩尔比增加,选择性提高,酚醛摩尔比高于10后变化不明显。
2017年03期 v.45;No.33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邵屾;应明;
通过水相合成法快速且低成本地合成了荧光量子产率高、粒径均匀、光稳定良好的吡啶二羧酸(DPA)螯合型CdSe:Tb~(3+)量子点。并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课题研究了[Tb~(3+)]/[DPA]比例、反应温度、反应转速对DPA与Tb~(3+)的螯合后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b~(3+)]/[DPA]=10∶1、t=60℃、反应转速为400 r/min时,得到了DPA激发Tb~(3+)的最佳条件,将此条件运用到制备DPA螯合型CdSe:Tb~(3+)量子点中,制成的DPA-CdSe:Tb~(3+)量子点的最大吸收峰在400 nm处,它的荧光发射峰在560 nm处,相比较于未经修饰的CdSe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向右偏移了10 nm,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且量子点比较稳定,合成的吡啶二羧酸(DPA)螯合型CdSe:Tb~(3+)量子点荧光强度较强、稳定性好、量子产率高。
2017年03期 v.45;No.33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建国;
传统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采用烧结板作为气体分布装置,利用中控螺栓将分布器压紧固定在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在较高的操作温度条件下,由于密封垫与反应器材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导致密封部分或者环隙出现气流短路的问题,造成流化状态的不稳定,导致部分催化剂未参与实际反应,影响了催化剂评价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文中采用堆砌的不锈钢珠作为分散介质,利用规则不锈钢珠气阻小、易于安装和拆卸的特点,降低了密封要求。文中通过流化床冷模实验比较了烧结板气体分布器和规则填料气体分布器的阻力大小和流化状态,通过流化床热模比较了烧结板气体分布器和规则填料气体分布器的温度分布。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大大改善了流化床流化状态,获得了良好的固定流化床评价结果。
2017年03期 v.45;No.33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