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培;余石;张秋香;
采用空气-水系统,在直径1 000 mm圆形塔内对3种不同配比的双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开孔率15.25%,堰高30 mm,板间距600 mm,3种液流强度下,测定了不同配比的双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干板压降、湿板压降、雾沫夹带率和漏液率等流体力学性能参数,并与单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进行了相互对比。实验表明:双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能够有效地降低雾沫夹带以及漏液,尤其在液流强度较小的时候更加明显,但同时会造成压降升高。其中,配比为26.56%的双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在压降增加较小时能够大幅提高雾沫夹带性能,综合性能优越,具有一定工业使用价值。其压降、雾沫夹带率、漏液率的关联公式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
2017年12期 v.45;No.346 17-2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瑶;唐猛;张少峰;王德武;王璐莎;刘琛;
流型影响气液通过塔板时传热传质效率,为了确定立体旋流筛板上不同喷淋密度Lw,空塔气相动能因子Fs的流型及其操作域,采用安装立体旋流筛板内构件的冷模实验塔,在Lw=39—260 m~3/(m~2·h),Fs=0.78—3.9(m/s)(kg/m~3)~(0.5)的操作条件下,测量立体旋流筛板内部差压脉动信号并记录流动照片。使用时域及标准偏差分析并结合流动图片的方法,主要考察了气液并流通过立体旋流筛板的流型特征及其操作域。实验结果表明:液相通量对各流型转变影响较大,Lw<70 m~3/(m~2·h)时为连续-分层流,Lw=70—145 m~3/(m~2·h)之间时为鼓泡-分层流或栓塞流,Lw>145 m~3/(m~2·h)为泡沫流;当Lw=70—145 m~3/(m~2·h)时,鼓泡-分层流和栓塞流的转变主要受气相通量Fs影响,Fs<1.95(m/s)(kg/m~3)~(0.5)为鼓泡-分层流,Fs>2.34(m/s)(kg/m~3)~(0.5)为栓塞流。
2017年12期 v.45;No.346 21-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郝阳洋;马超;熊小然;
针对具有较不利相对挥发度排序的四元可逆反应体系,使用常规反应蒸馏塔分离会使未反应的最重和次轻反应物堆集在塔底和反应段的顶部,降低反应的转化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2种不同的外部环流反应隔离壁蒸馏塔结构:中部环流反应隔离壁蒸馏塔和底部-中部环流双反应段隔离壁蒸馏塔。通过设置外部环流,将塔内未反应的反应物引回至反应段进行反应,同时环流实现的前提是在塔内设置隔离壁。以乙酸丁酯和乙醇的转酯反应的分离为例,对2种外部环流反应隔离壁蒸馏塔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流反应隔离壁蒸馏塔与传统反应蒸馏塔相比,稳态性能显著提高,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和经济性能。
2017年12期 v.45;No.34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付海玲;王一平;
为了研究戊烷与水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中其液液界面的真实传热温差,文中搭建了汽化传热的闭路循环实验装置,设计了一种戊烷-水直接接触界面面积不变的圆形接触面,运用双平行电导探针测定液液界面的波动情况,采用红外热像技术确定液液界面处水的表面温度,进而确定直接接触汽化传热的真实传热温差,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流速和温度对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烷汽化传热的真实传热温差Δt远远小于传统计算方法得到的温差Δt_m,这种温差的差别导致了计算得到的真实传热系数远远大于根据传热方法计算得到的传热系数。同时,热通量随着水流速和传热温差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该实验方法为直接接触汽化传热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和新的思路。
2017年12期 v.45;No.34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许朋;史德明;包自力;刘长青;王计敏;朱烽;方云龙;曹超平;李文科;吴发亮;
为提高预焙阳极的质量,以年产量为4万t 54室的阳极焙烧炉火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数学模型,结合正交试验法,进行操作参数优化研究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空气预热温度或燃料分配比较高,空气消耗系数较低时,火道温度较高;火道温度的操作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空气预热温度、空气消耗系数和燃料分配比,同时解析了火道温度与操作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优化结果对改善阳极焙烧炉的火道燃烧效果,进而提高阳极焙烧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2017年12期 v.45;No.34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强;韩晓星;王亚雄;李棚辉;
设计了一套不等径脉动热管,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脉动热管由内径为2.5 mm和外径为3.0 mm的铜管制成,其中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长度分别为400,360,40 mm。分析比较倾角0°(水平),30°,45°和90°(垂直)对不等径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的影响。丙酮作为不等径脉动热管的工作流体,充液率分别为30%,50%和70%。超纯水作为冷却水,流量分别为0.1,0.3,0.5 m~3/h。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热负荷下充液率、倾角和冷却水流量对装置的传热性能影响很大。最大传热量出现在充液率为50%、倾斜角度为90°、冷却水流量为0.5 m~3/h的情况下,装置的最小热阻为0.10℃/W。
2017年12期 v.45;No.346 39-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曹晓艳;顾正桂;洪克华;
采用单级循环汽液平衡装置测定了常压下丙酮-异丙醇-水体系中丙酮-异丙醇、丙酮-水、异丙醇-水二元及丙酮-异丙醇-水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采用Herington方法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分别以Wilson,NRTL及UNIQUAC为相平衡模型,采用最小方差法对二元汽液平衡数据进行关联,由关联的3对二元体系模型参数计算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5%,说明实验值与计算值一致,其中UNIQUAC模型误差较小。该结果为丙酮-异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2017年12期 v.45;No.34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亚军;刘文举;余林达;申艳敏;朱春山;
用动态法测定了酒石酸钠二水合物在不同质量配比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期为酒石酸钠二水合物提供结晶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酒石酸钠二水合物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水质量分数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水质量分数的增加,升高温度对酒石酸钠溶解度的增加量逐渐变小。采用Modified Apelblat,Van't-JA及Apel-JA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均方根偏差最大为6.24×10~(-4)。所选热力学方程均能很好的关联溶解度数据,其中Modified Apelblat方程的关联效果最好。此外,采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酒石酸钠二水合物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表观溶解热力学数据,数据表明其溶解过程为非自发的吸热过程。
2017年12期 v.45;No.34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曹玲;徐威震;李学琴;程建文;
为验证乙二醇作为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萃取剂的可行性,在100 k Pa下,采用改进的Othmer釜测定了(碳酸二甲酯-甲醇-乙二醇)3组分物系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萃取剂的加入,碳酸二甲酯对甲醇的相对挥发度增加,体系的汽液平衡温度升高。碳酸二甲酯+甲醇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线发生偏离;乙二醇摩尔分数越大,偏离程度越大。用NRTL模型对汽液平衡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碳酸二甲酯-甲醇-乙二醇三组分物系温度实验值与计算值的标准偏差为0.82 K。
2017年12期 v.45;No.34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