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节能减排

  • 沉积时间和电流对多孔表面沸腾特性的影响

    谢鸿玺;王炳忠;谢宝刚;付炜;周坤;

    多孔表面是提高沸腾传热性能的有效表面改性技术。为探究多孔表面的制备参数对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应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同的沉积时间和电流下制备了多孔表面,并在常压下对去离子水进行了池沸腾实验。与普通表面相比,多孔表面显著提高了沸腾传热性能。最大临界热流密度(CHF)和最高传热系数(HTC)分别达到3.00 MW/m~2和136 kW/(m~2·K),比光滑表面分别提升了145%和156%。CHF和HTC对多孔表面的增强归因于气化核心数量增加、传热面积的增加和毛细芯吸力的增强。

    2023年03期 v.51;No.40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过程强化

  • 超声-类Fenton活化制备碳基催化剂及黄药降解

    郭晋邑;王驰;曹宝月;于艳;常亮亮;

    通过构筑超声-类Fenton体系改性污泥基活性碳,经焙烧后得到高效、稳定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并能有效降解丁基钾黄药类废水。在优化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的基础上,运用SEM、EDX、FT-IR和XRD等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同时探究其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前驱体制备条件为以硫酸调节活化体系pH值,活性炭与FeSO_4·7H_2O的质量比为1∶0.7,搅拌后加入过硫酸钾与铁的摩尔比为1∶0.5,焙烧后得到表面粗糙的催化剂。成功引入磺酸基团于催化剂中,出现Fe_2O_3结晶颗粒,铁质量分数从0.08%增加到46.65%。铁元素和炭载体之间形成化学键Si—O—Fe,具有较好稳定性。在循环使用5次后,对于黄药的降解率仍保持在82%以上。市政污泥可作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载体的来源,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以废治废。

    2023年03期 v.51;No.409 7-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能源化工

  • 载Ni~(2+)/Fe~(3+)海泥催化污泥蒸汽气化制富氢燃气

    周梅;程阳;韩融;田玉玲;王成杰;葛强茹;

    以滩涂海泥(SM)为催化剂载体,通过共浸渍法制备了Fe~(3+)、Ni~(2+)、Ni-Fe基低负载催化剂并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负载金属、负载率、温度等因素对污泥蒸汽气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为SM-Ni-Fe-6%> SM-Ni-6%> SM-Ni-Fe-12%>SM-Fe-6%。Ni-Fe低负载SM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在相同气化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合成气产率、H_2纯度及H_2产率;在相同H_2产率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气化温度。t=850℃,催化剂Ni-Fe负载率为6%时,获得最大合成气产率(0.38 m~3/kg)、H_2纯度(49.34%)和H_2产率(8.40 mol/kg),相比无催化剂(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4.77%、17.45%和105.73%。Ni-Fe基催化剂中NiFe_2O_4的形成可有效协同Fe~(3+)裂解C—O和Ni~(2+)裂解C—H,从而提升污泥气化产氢的效果。

    2023年03期 v.51;No.40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材料科学

  • 导电氯丁/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力电响应特性

    范正明;杨洋;刘兴姚;邓鹏;万帮伟;

    为了提升导电橡胶复合材料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开炼共混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改性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NR)共混复合材料,探讨CR/NR共混比(质量比)和MWCNT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电阻-应变响应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CR/NR共混比为5/5时,MWCNT质量分数的导电渗流阈值最低(仅为0.9%)。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有所提升。复合材料在静态和循环载荷下表现出大应变范围(ε>350%)和良好动态电阻-应变响应重复性。最终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建立基于隧道效应理论的电阻-应变定量关系模型。

    2023年03期 v.51;No.409 18-2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桉木基硬碳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刘金玉;卢明亮;范凤兰;焦连升;王丽;

    受到较低的初始库仑效率以及不同制备方法导致的储钠机制仍不清楚的限制,硬碳负极的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实际使用受到了较大限制。硬碳负极的储钠行为对于开发高效的钠离子电池很重要。利用裂解法合成了产碳率较高的桉木基硬碳材料,运用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探究了材料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以及孔径分布;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考察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桉木硬碳的比表面积和层间距下降,有序度增加,电化学性能提高,裂解温度1 100℃时,可以提供224 mA·h/g的比容量,初始库伦效率高达81%,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6%,5 A/g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达164 mA·h/g。结果显示桉木硬碳负极储钠的方式主要是由钠离子在表面和缺陷处的吸附和石墨烯层间的嵌入共同决定的。

    2023年03期 v.51;No.40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传质过程及设备

  • 纳米羟基磷灰石绿色合成及其对Cd~(2+)的吸附

    沈韵;王通;靳学桐;武西社;关卫省;杨莉;

    以黑曲霉发酵液为基质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纳米吸附剂羟基磷灰石(bHAP)的绿色合成。利用SEM-EDS、XRD、FTIR、TG-DTA等手段对bHAP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其对水中Cd~(2+)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液辅助合成的bHAP呈圆形片状结构,分散性良好,颗粒尺寸小于200 nm,且含丰富的生物官能团。静态吸附实验证实,在pH=7、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Cd~(2+)溶液中投加0.5 g/L的bHAP,吸附8 h后bHAP对Cd~(2+)的饱和吸附容量达93.8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Tempkin吸附等温模型。机理分析表明,黑曲霉辅助合成的bHAP对Cd~(2+)的吸附去除是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年03期 v.51;No.409 30-3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传热过程及设备

  • 波纹翅片板翅式换热器换热与阻力性能

    吴晓芸;袁益超;

    为研究翅片结构对波纹翅片板翅式换热器换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模化实验验证的基础上,对21种波纹翅片的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翅高h≤10 mm时,其对换热与阻力性能影响较小;翅高h>10 mm时,随h增大,换热性能先提高(Re=1 500、5 000时分别提高3.54%、5.98%)后降低(Re=1 500、5 000时分别降低4.2%、5.95%),阻力性能先降低(Re=1 500、5 000时分别降低2.83%、5.65%)后提高(Re=1 500、5 000时分别提高2.99%、3.98%)。随翅片间距s增大,换热性能在低雷诺数时降低(Re=1 500时降低16.02%),在高雷诺数时提高(Re=5 000时提高6.83%),阻力性能降低(Re=1 500、5 000时分别降低151.6%、73.87%)。随翅片振幅2A增大,换热性能提高(Re=1 500、5 000时分别提高49.29%、34.43%),阻力性能降低(Re=1 500、5 000时分别降低201.18%、146.2%)。随波长L增大,换热性能降低(Re=1 500、5 000时分别降低45.92%、51.73%),阻力性能提高(Re=1 500、5 000时分别提高78.51%、85.3%)。获得了传热因子j、摩擦因子f与翅片结构参数及雷诺数Re的关联式。

    2023年03期 v.51;No.409 35-4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锅炉炉渣在冷渣管内的传热特性

    何涛;王佳;何庆中;赵飞;王漫漫;李任强;

    基于离散元法,建立并验证了颗粒-颗粒热传导、颗粒-流体-颗粒热传导及颗粒-颗粒热辐射模型,采用温度概率密度函数作为传热效应的评价指标,研究了填充率对冷渣管内高温炉渣颗粒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率降低,料床内颗粒的传热更均匀,高温核缩小的速度更快。传热后期,填充率越小,概率密度函数峰值所对应的量纲一温度越大。不同填充率下,各传热途径所传递的热流量总体上波动不大,颗粒料床内辐射传热传递的热流量占总传热流量的59%,是影响料床内颗粒温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颗粒-流体-颗粒热传导(占24%),最后为颗粒间的热传导(占16%)。

    2023年03期 v.51;No.40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化工热力学

  • CO_2跨临界循环冷热联供机组性能实验研究

    刘业凤;陆晨阳;张华;罗勇辉;刘帅;

    采用CO_2跨临界循环水-水热泵技术,测试了CO_2跨临界循环冷热联供机组的性能特点。通过调节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蒸发器侧乙二醇水溶液进口温度与气冷器侧进水温度等方式,测试该机组在以制热为主要目标时最优排气压力的变化,以及不同参数对制热量、制冷量、制热COP_h与系统综合能效COP(制热COP_h与制冷COP_c之和)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压缩机频率从80 Hz增加到120 Hz时,系统最大制热COP_h从3.9降到3.3;当乙二醇水溶液进口温度升高、气冷器进口水温降低时,系统的制热COP_h以及系统综合能效COP都随之升高。机组同时供冷供热可明显提高系统综合能效,经济性好且节能效果显著。文中的研究成果对于屠宰、酿造等同时具有冷热需求的行业推广应用CO_2冷热联供机组具有参考价值。

    2023年03期 v.51;No.40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化工流体力学

  • 微旋流混合器中液体混合特性CFD-PBM数值模拟

    武洁;张志勇;李丽;蒋天诚;吴玉学;刘程琳;

    微旋流混合器是一种由微旋流气浮演化而来的设备,可以强化物料的混合与传质。文中研究利用CFD-PBM计算模型,研究微旋流混合器内气液两相分布,考察微旋流混合器内流体颗粒粒径分布及变化特性。分别以空气和液相作为气液两相,研究不同气、液相入口流速下的流场形态与相关流体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通入气相会诱导设备内部产生新的循环流动形态,增强宏观混合,直径大于4.0 mm的气泡无法在内筒中的旋流环境中稳定存在,并随着旋流速度逐渐减小,气泡发生聚并,最终演化为4.0—10 mm直径的气泡流出。增加液相入口速度可以增加整体流动速度,同时增加气相体积分数,气相体积分数最高可达到18%。随着气相流速增加,在微旋流混合器内筒下端形成连续空腔。

    2023年03期 v.51;No.409 53-5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反应工程

  • 活性炭复配氨基酸强化的甲烷水合物动力学

    张海俊;李加院;张锴;

    基于吸附与水合的活性炭湿储甲烷技术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而随着反应压力降低和预吸附水量增加,水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克服该技术难题,文中研究在活性炭体系中引入环境友好的L-甲硫氨酸与L-亮氨酸,评价了活性炭复配氨基酸体系中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探究了氨基酸浓度、反应压力以及液炭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将质量分数0.2%的L-甲硫氨酸与0.5%的L-亮氨酸引入活性炭体系时,其在低反应压力和高液炭比下对水合物生长动力学表现出优异的促进作用。并且,与L-亮氨酸相比,L-甲硫氨酸具有更优异的促进作用,在低反应压力(5 MPa)和高液炭比(1.4)下,甲烷储量分别增加3.57%和5.26%,水合物诱导时间降低41.14%。该发现为活性炭湿储甲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3年03期 v.51;No.40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过程模拟

  • 基于电-化-热耦合关系NH_3-SOFC数值模拟

    胡书球;于洁;王彬;乔翠;吕国强;李绍元;马文会;

    为探究高温工作状态下的电池内部运行情况,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化学性能及传热传质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结合电池内气体扩散、浓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电极中二次电流密度构建多物理场模型,研究了NH_3-SOFC中的传热传质、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燃料为氨气时,提高电池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电池输出功率,当1 073.2 K工作温度继续提高时,最大功率和电流密度增长速度降低;NH_3-SOFC与H_2-SOFC输出性能相近。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和反应物进气摩尔分数对NH_3-SOFC性能影响。发现入口氨气摩尔分数自0.7提升至1时,电池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而氧气摩尔分数高于0.2时,其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小,空气可作为电池阴极气体使用。

    2023年03期 v.51;No.40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填充床反应管内甲醇催化燃烧数值模拟

    郭强;朱同;杨财毛;季钰冲;丁梓亮;陆青松;

    为探究填充床反应管内甲醇催化燃烧规律,运用Fluent软件结合多孔介质模型,对内径30 mm,长1 000 mm的填充床反应管内甲醇和空气在铂(Pt)上催化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区设置催化反应和气相反应,分析了不同入口速度、当量比和入口温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燃、低流速有利于催化反应,富燃、高流速易引发气相反应;入口流速不大于0.5 m/s,当量比不大于0.8时,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床层段;甲醇催化转换率随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减小,考虑经济性及高效性,入口温度选取在373 K为宜。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填充床催化燃烧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409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

  • 原油管道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肖荣鸽;刘博;刘国庆;戴政;张鹏;

    准确地预测原油管道蜡沉积速率能够有效确定清管周期,以保证原油管道安全运行。针对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学习效率低、对初始权重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等缺点,采用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SSA)来优化BPNN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ISSA-BPNN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以华池作业区38组蜡沉积实验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MATLAB软件搭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同时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优化的BPNN模型(GA-BPNN)、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BPNN模型(PSO-BPNN)以及SSA-BPNN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SA-BPNN模型预测蜡沉积速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53 1%,决定系数R~2为0.994 8,均优于BPNN、GA-BPNN、PSO-BPNN和SSA-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证明了ISSA-BPNN模型作为预测管道蜡沉积速率工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023年03期 v.51;No.409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小管径CO_2蒸发器换热性能

    焦兴蓉;张良;杨玉麒;

    为进一步优化适用于低蒸发温度的CO_2蒸发器性能,建立CO_2翅片管式蒸发器数学模型,探究在低蒸发温度-35℃、制冷剂流量0.06 kg/s、进风干球温度-25℃、风速1—3.5m/s条件下,5种不同换热管径及流路数对CO_2蒸发器的换热量、传热特性、压降特性的影响,并搭建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试验台对蒸发器进行性能测试,验证蒸发器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迎面风速的增加可以提高蒸发器换热特性和增大管内外侧压降,但迎面风速过大反而会使管内换热系数降低;小管径在CO_2蒸发器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换热性能,5 mm管径蒸发器空气侧与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相比于6.35 mm管径换热器分别最大提高15%和45.91%;通过增加流路数可以明显改善小管径蒸发器压降过大问题,为用于低温制冷的CO_2蒸发器性能优化与推广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51;No.409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化工工艺

  • 对苯二甲酸钴催化制备苯乙酮的工艺研究

    胡一凡;杨博爱;李平;王艳;陈新华;张忠洁;陈祥迎;

    以对苯二甲酸(TPA)和四水乙酸钴[Co(OAc)_2·4H_2O]为原料,通过水相沉淀法制备对苯二甲酸钴(CoTP·2H_2O)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氧化乙苯制备苯乙酮的反应中,选择苯乙酮选择性和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设计单因素的方法分别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催化氧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CoTP·2H_2O催化剂用量为乙苯摩尔分数4%,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2 h,此条件下的苯乙酮选择性和收率最优,分别为84%和75%。相对于传统配位催化剂,该CoTP·2H_2O催化剂成本较低,在催化乙苯氧化制备苯乙酮的反应中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较好的催化效果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2023年03期 v.51;No.409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综合信息

  • 石油生产加工及常用工艺流程探讨——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

    王高虎;王锴;杨建辉;彭述兴;

    <正>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它的使用面非常广泛。像汽车运转需要的燃油、公路上的沥青、家庭和工业使用的煤气、日常所需的橡胶制品和衣服以及农业化肥都是由石油提取合成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石油的开采和利用。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需要对其进行提取和一系列加工工艺才能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产品。所以想要了解石油产品的生产,就需要对石油的生产加工及常用工艺流程进行了解。由郑哲奎、廖有贵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一书,以石油加工流程为主线,

    2023年03期 v.51;No.409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化工专业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索研究——评《英汉化工设计施工图解词汇》

    宋现芳;

    <正>伴随着化学工业教育形势的越发紧迫,采取汉语教学不仅是对国内高校教学水平的肯定,也是完善我国各高校化工专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由原化工工业部化学工业设计公司(现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前身)和原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基本建设指挥部合作编写的《英汉化学工程图解词汇》一书,采用图形示例、英汉对照的独特编写方式,为高校教师对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词汇支持。在以化学原理、分子化学、材料化学为主要学科的高校化工专业教育中,

    2023年03期 v.51;No.409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碳”目标下促进化工行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评《化工行业循环经济》

    边迪;

    <正>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创造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消耗,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付出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严峻代价。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消耗型增长方式,选择对自然资源消耗更少、生态环境破坏更小的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由此而生。一直以来,石油化工行业围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成效显著。在新时代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

    2023年03期 v.51;No.40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7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实验的应用研究——评《化学教育实践研究》

    宋小宏;

    <正>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基础教育的价值与目标指向已经由传统的双基、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扎实的文化基础、清醒的自主发展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中学化学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在基础教育学科素养要求下,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同样由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播转变为学科素养的提升。化学学科教学应当引导、帮助学生在化学实习中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学生提供支撑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宏观辨识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等。

    2023年03期 v.51;No.409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应用指导——评《运动生物化学》

    张志飞;欧光强;

    <正>人体内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关键。基于运动生物化学理论对人体开展体育活动的本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运动形式与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运动对体育运动技巧的要求不同,在学生体能要求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荷大小与其运动过程中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息息相关。基于此,如何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成为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运动生物化学》一书是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类书籍,

    2023年03期 v.51;No.409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型化工材料乐器融入音乐教育创新路径探究——评《音乐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探秘——雷默文选与反思》

    冯瑶;

    <正>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迈出了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步,引进了德国奥尔夫教学法。随着教学法的逐渐进入,我国音乐教育学科意识得以觉醒,开始了对音乐教育学科领域的全面探究,对音乐教育史、音乐课程论、音乐治疗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明确界定了音乐教育学科,夯实了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随着国家美育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教育创新意义重大,针对高新化工材料乐器融入音乐教育创新路径的研究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化工英语翻译技巧研究——评《新编化学化工专业英语》

    常霄;郁敏;

    <正>我国为数不少的化工产品的产能已达世界第一,是公认的世界化工大国,处于能够与欧美全面竞争的关键节点,强化与国际化工科研最前沿的接轨意义重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超过80%的先进科技与科研成果都通过英语撰写、呈现。因此,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既关系到化工类从业人员的个人成长成才,也影响到国家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科技语言,化工专业英语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化工英语翻译要求将翻译的重点放在对文本原有内容的体现之上。化工英语文献基本都是客观信息的表述,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研究——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于铭;李源;

    <正>作为高校重要的工科专业,化学化工类专业涉及到轻化工、高分子、生物等众多专业,全面覆盖了制药、化工、纺织、新能源等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领域。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生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品质、坚定的职业素养等。科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化工化学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方正军和易兵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精选案例》以课程思政为导向,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音乐活动对化工企业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评《音乐文化的多维度分析》

    王泽时;

    <正>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支柱型产业,与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化工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都日趋激烈。我国化工企业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赢得竞争,既要注重科研升级、产品创新,也要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将自身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展现出来。音乐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文化表现、传播、塑造方式,音乐文化是以音乐为基础的习俗、传统及思想、哲学,是人们在音乐生活和生产全过程的总和,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媒体时代大学化工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评《化工英语》

    赵平;高建胜;

    <正>作为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言,英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等众多方面凸显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我国化工类高校及化工类专业均开设了化工英语课程,围绕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化工科技发展等方面构建了独立的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既具备通用英语和科技英语的共性,又具有基于化工专业的独特性。新媒体时代的大学化工英语教学应当充分用好信息化、新媒体等技术,有效创新化工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化工英语教学效果。近年来,学术界先后出版了众多化工英语相关的教材及教辅参考书籍,夯实了新媒体时代大学化工英语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化工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陈镜宇;杨秋生;

    <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方面,专业教育赋予学生科学文化、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塑造其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存在重“专业”而轻“思政”的倾向,教育本是一项“立德”与“树人”融合起来同步发展的事业,但这种有失偏颇的教育生态却不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化工专业为例,化工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中的重点子类专业,化工专业建设关系到我国许多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分析

    林罗军;夏飞;张冉;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工业材料例如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电子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建筑、军事等多个领域,并在各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橡胶、塑料、涂料、化学纤维等材料都属于高分子材料的范畴。由于分子结构等特殊因素的不同,高分子与小分子在物理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从而使得高分子具有不同于小分子的特殊性能。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质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年03期 v.51;No.40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3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